近年来,毕节市、县、乡三级人大600余名干部和全国、省、市、县、乡五级1.2万余名人大代表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人大履职的重中之重,切实通过“十全法”抓脱贫、促攻坚。
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全市各级人大对200余个乡镇、400余个村进行联系帮扶,派出能力突出的140余名人大干部投身一线驻村帮扶,先后协调落实资金2亿余元,实施项目1400余个,帮助3.5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在毕节试验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伟大事业中书写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忠诚、担当、奉献的时代篇章。
思想全聚焦,头脑全武装
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理论学习必须跟上。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建琨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战争只有胜者,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代表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武装头脑,坚决打好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时代之战。”
铮铮话语,犹响耳畔。这不仅是强化政治意识、深化学习的动员令,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军令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坚持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扶贫思想。征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书籍发放至干部和代表手中,持续深化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思想全聚焦、头脑全武装。
市二届人大常委会换届以来,先后召开14次常委会议、23次党组会议、39次主任会议、8次中心组学习会议、47次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等,持续强化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学习贯彻。在学习中,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切实通过个人学、集中学、及时学、反复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通过学习,我们对习近平扶贫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更加坚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炳荣说。
调研全到位,宣讲全覆盖
“张大叔,种一亩苞谷只赚几百块钱,养一头牛可以赚几千块。”在赫章,乡人大代表肖涌与群众算起经济账。
“陈大娘,娃儿的教育要重视起来,教育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在纳雍,市人大机关驻村干部蒲晟与群众交心谈心。
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特别是市人大常委会各位副主任以上率下,担任扶贫联系点“指挥长”,率队深入各自联系帮扶的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调研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医疗等工作,切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脱贫攻坚战中积极发挥作用。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针对脱贫攻坚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项目落地、资金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意见建议,推动政府整改落实,提升脱贫攻坚质效,推动人大调查研究全到位。
黔西县红林乡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海琰的扶贫联系点,在带队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中,她说:“要重视调研和宣讲,让调查研究发现真问题,让宣讲宣传解疑释惑。”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在调研中宣讲、在宣讲中调研,充分利用院坝会、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向广大群众宣讲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等,积极扶起群众的智与志,充分激发群众盼脱贫、想脱贫、能脱贫的内生动力。
干部全上阵,代表全参与
黔西县永燊乡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昌琪的扶贫联系点,这里有一个“找水记”的故事。永燊乡几十年来严重缺水,了解情况后,罗昌琪带领干部历尽艰辛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找到水源,又协调水利部门投资数百万元钻井取水,解决永燊乡1万余名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大方县是毕节市2018年脱贫摘帽计划出列县。作为省人大代表的张凌,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带领村里群众种植经果林,户均增收4800元,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机关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擂响“尽锐出战、发起总攻、誓夺全胜”的战鼓,选派精兵强将下基层、进乡村、战贫困。目前,全市600余名人大干部全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没有一人不行动、不出力。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投身脱贫攻坚,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2018年8月,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市人大代表要凝心聚力,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02-21,全市人大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在织金县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新江在会上强调:“各级人大代表要发挥好带头引导、桥梁纽带、监督促进作用,通过‘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勇担当、善作为、展风采。”
2018年9月,经专项评估检查,黔西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顺利实现脱贫。在黔西县脱贫摘帽的过程中,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协作,围绕攻坚目标想办法、谋项目、推落实。黔西县人大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更是全员出战、全力出战,为1.1万余名群众实现脱贫做出了贡献。
项目全推进,帮扶全落实
赫章县铁匠乡作为全市极贫乡镇之一,其脱贫攻坚工作凝结着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的心血。在帮扶中,常委会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机关干部职工数十次深入铁匠乡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自2016年以来,市人大机关除了从办公经费中挤出200多万元支持铁匠乡开展工作外,还通过多方筹措、协调为铁匠乡献智出力,共协调推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调整等项目30余个,帮助2700余名群众实现脱贫,做到帮扶出全力、见实效。以产业园区建设带动扶贫,联系协调建成果蔬产业示范园5000余亩、建材产业园区560亩。以引进企业带动扶贫,协调建成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园5000平方米,引进贵州飞腾制衣公司、兴美箱包厂等企业入驻,吸纳贫困群众300余人就业。
赫章县双坪乡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为切实推进精准脱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学军先后20余次到双坪乡调研督导,找资金,谋项目,出思路,促发展,积极协调争取帮扶资金近300万元,支持双坪乡发展脱贫产业。
这些成果只是毕节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全力推动帮扶资金到位、帮扶项目落地、帮扶质效提升的一个个缩影。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各级人大共协调落实资金2亿余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医疗教育扶贫等方面推动实施项目1400余个,帮助3.5万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扶贫献出真情,群众自会感恩。赫章县铁匠乡村民黄先俊送给市人大常委会的“扶贫济困·真情帮扶”锦旗就是证明。
2004年,黄先俊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脊背呈90度弯曲,丧失劳动能力。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杨亚军走访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积极联系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为其医治,协调多方为其捐助医疗费等7万余元。2018年4月,黄先俊手术成功。时隔10多年,黄先俊又挺直腰杆、站了起来,他激动地说:“感谢毕节人大的帮助,让我挺直腰杆,重获新生。”
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誓言。
履职全过程,监督全方位
人大是权力机关、代表机关,更是政治机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政治责任、政治任务,也是人民期盼、人民心声。毕节市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心,依法履职监督,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通过履职监督,推进脱贫攻坚。市、县两级人代会上,代表们围绕脱贫攻坚积极建言献策,每年的市人大常委会都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重要议题。市二届人大常委会换届以来,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听取审议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履职活动11次,撰写有关工作报告7份,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20余条,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办理。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交办代表建议240件,其中关于脱贫攻坚的100余件,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100%,人大代表履职监督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通过立法引领,推进脱贫攻坚。抓紧制定出台《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等地方法规,将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通过立法予以规范,切实发挥人大立法的法制保障作用。
履职展风采,监督显本色。近年来,毕节市各级人大将脱贫攻坚工作贯穿履职监督全过程,切实发挥人大立法的法制保障作用、人大监督的督促推动作用、人大代表的参与带动作用,积极贡献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人大力量。
毕节试验区建立30年来,毕节市各级人大推进脱贫攻坚的行动,始终在推进。纳雍县羊场乡自1996年至今,在原毕节地区人大工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历任领导的关怀下,先后协调落实近亿元资金帮助该乡发展产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真正做到“群众不脱贫,人大不脱钩;群众脱了贫,人大不断线。”
未来,全市人大干部和各级人大代表将持续深化思想全聚焦、头脑全武装、调研全到位、宣讲全覆盖、干部全上阵、代表全参与、项目全推进、帮扶全落实、履职全过程、监督全方位,以推进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向人民汇报、向时代汇报。
更多评论